歼20飞机试飞 朱鹏/摄
轰鸣声由远及近,它如一道银色的闪电,瞬间插入云霄,另一架与它一模一样的僚机斜刺里飞出,也很快隐入白云。整个过程都伴随着两个男孩的尖叫。
在网络上,这段“爬墙视频”流传甚广。军迷们这样介绍歼20:代号“威龙”,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研制的一款具备高隐身性、高态势感知、高机动性等能力的隐形第四代战斗机。
今年2月,中国空军新闻发言人宣布,歼20开始列装空军作战部队,这款隐形战机终于浮出水面。官方评价是:歼20入役体现了中国航空工业和空军现代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是中国航空工业自主创新的重要成就。
歼20总设计师杨伟常把军迷们拍的歼20飞机照片、视频放在大屏上,对身边人说,“军迷们拍的照片角度多好!”
杨伟院士是不少年轻人心中的“超级英雄”。军迷们不知道的是,这位歼20领军人物已有30多年党龄,在他背后,是一群以共产党员为主体的设计者、制造者、试飞员、飞行员……他们集结成“攻城掠地最新私服”,共同托起了中国人的骄傲。
非对称超越 无边界创造
杨伟的办公室里有一面墙,多宝格陈列着一架架引首向天的飞机模型。柔和的灯光打在模型上,各种流线闪烁着金属的光泽,唯有歼20身上的亚光如此沉静,让人一下就能联想到它深藏云波、突然攻击,然后绝尘而去,只短暂闪烁下蓝色的尾焰。
杨伟的办公桌就对着这面墙,他抬头就能看见这些飞机模型。在他眼中,一架架飞机就是一群“符号”:有我们航空工业的过去和现在,有我们蹒跚中发展的技术路线,也有我们追赶的目标。
“战斗机研发长期以来被国外严格保密、完全封锁。过去,我们是奔着先进战机方向使劲追赶;未来,我们要靠创新自己走出一条路来。”杨伟的目光落在墙上那几个空格子上。
确实,中国的“攻城掠地最新私服”在2018年就实现了歼20的正式列装,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我们有先进的手段、先进的流程、先进的团队,包括以前的技术积累,还有大方向的技术把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杨伟介绍,“非对称超越,无边界创造”是一种境界。“装备是用来博弈的,无论研发什么装备都得有权衡,攻城掠地sf,权衡的理念之一就是非对称。完全跟着别人做,那就不存在非对称,是一种对称式的和别人在比。在权衡的时候,你必须突出或提高一些东西,同时也可以放弃或降低一些东西,这样就会形成非对称优势”。
对于杨伟的追赶动力,航空工业成都所的设计师感同身受。"80后"何杰清楚地记得,当年,杨伟总师忽然说要推翻快要完成的技术方案,给出全新的设计目标和要求,这让相关研发人员几近“崩溃”——过三四个月就要飞了,团队的软件开发已经完成80%以上,有些硬件已经做好了……在必须保证“后墙不倒”(最后的时间节点不变)的前提下,推翻重来意味着自我革命。
杨伟与大家“交心”:“跨代的新机就得有跨代的架构,我们既然判断这样做能让国家向前迈一步,那为什么只迈半步?我们再拼一把!”几年后再复盘,何杰不得不佩服,杨伟的决策是负责而有担当的。
杨伟15岁就考上了西工大,是别人眼里的聪明人,但他偏偏很勤奋,“我们处在追赶阶段,如果都朝九晚五按部就班,怎么可能追得上呢?国家领空的防线不会等你!”
“我入党30多年,从事的事业本身就是党的事业,当整个团队为了党的事业、为了国家的事业而奋斗,党员和党组织自然就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把党的意愿、国家和人民的意愿贯彻到每个党员和职工的心里,体现在日复一日的自觉行动中。”杨伟深知,作为技术带头人,他必须首先成为一个研究者,探索技术发展的最前沿;作为总设计师,他必须给团队指出正确的前进方向;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他更要以身作则,带领团队为这个伟大的事业添砖加瓦,为祖国天空的祥和与安宁而不懈奋斗。
红色基因 蓝色梦想
面对战斗机领域的先进技术屏蔽,杨伟为什么能成为这个临门一脚的功勋式人物?
“机遇!”杨伟这样解释,“我赶上一个好时代,立于一个大平台。”
上世纪80年代,杨伟想出国深造。当时,歼10飞机总设计师宋文骢专门找到他。这位老党员在滇桂黔打过游击,也参加过抗美援朝。一句“别走了”,让杨伟留了下来。
今天,杨伟成为多型战斗机的总设计师。
“祖国终将选择那些忠诚于祖国的人,祖国终将记住那些奉献于祖国的人”,杨伟今天的成就,充分诠释了中国航空工业这句座右铭。
说起航空工业成都所独特的研究氛围,曾与宋文骢共事数十年的原副总设计师谢品谈到自己对成都所红色基因的理解——
一是“国家和部队所思所想,就是我们所作所为”。航空工业必须牢记强军首责,为部队服务,从实战出发。这一点作为航空工业主机所的成都所从建所一直传承至今。
二是对设计限制的“框框”少,设计人员想创新、能创新,敢想敢做。“我们进行方案设计,都是从一开始就让大家‘聚方案’,一个人提也行,两三个人提也行,之后大家聚在一起热烈讨论,畅所欲言。公认不行的方案,一起否定掉;公认比较好的方案,大家齐心协力把它做得更好,这就是群策群力”。
从研制歼9飞机起步到将歼7C/D放飞蓝天,从歼10龙腾东方,到歼20的体系作战训练,从“枭龙”的出口到无人机的跨领域拓展,航空工业成都所走了一条漫长的创新路,一次次的成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凭空想出来的,更不是按部就班求出来的。
歼10一路走来,尝到了太多质疑的滋味。有人用“百折不挠”形容宋文骢以及成都所这支团队,“感觉他什么都不怕,什么都能克服”,这位老党员的身上不仅有特别能吃苦的精神,还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论,所以这个所的文化就是“认定了目标就坚持到底,不怕走弯路,敢于开拓和突破”。
成都所今天的成功,还得益于一代代人将红色基因与蓝色梦想的深度交融。
一路走来,成都所的创新之路有过许多坎坷。但坚定的党性,让成都所的设计者始终有着“干惊天动地事,做默默无闻人”的价值坚守。正是有了歼10系列飞机、歼20飞机等跨代新机的持续成功,整个航空工业对于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树立了更大的自信,中国的战斗机不断攀登世界顶峰。与此同时,有着坚定理想信念、高远梦想追求的"80后"、"90后"飞机设计师也在不断成长、成熟。
歼20飞机试飞 朱鹏/摄 轰鸣声由远及近,它如一道银色的闪电,瞬……
[详细]《真人快打11》和《攻城掠地公益服》的开发商NetherRealm工作室……
[详细]中新经纬客户端7月10日电 据日本共同社消息,欧盟委员会9日宣布……
[详细]老式弄堂房顶的老虎天窗,它们在晨雾里有一种精致乖巧的模样,那……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