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区鼓楼街壹街区居民安旭今年整整50岁,自2002年成为环保志愿者,已经在公益环保的道路上坚守了18年,累计志愿服务超过1万小时。“志愿者虽不是职业,却可以成为事业;虽不能带来任何的物质生活,却让我的精神世界变得充实。”这是安旭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他立志要在环保的路上走一辈子,把公益环保做成终生的事业。
成立服务中心
“我以前做生意,平时喜欢徒步和爬山。但隔了几年就发现,曾经去过的地方环境破坏严重。”亲眼看到曾经熟悉的环境日益恶劣,安旭深受触动。2002年,安旭通过朋友介绍加入了环保组织,正式成为一名环保志愿者。
“做环保志愿者,刚开始仅仅是感兴趣,但真正投入进去,就发现公益除了奉献、做服务,还时时被感召、被影响,获得了特别丰富的精神回报,令我慢慢对环保投入了真情实意。”安旭的环保之路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2007年,他组织了“绿地图”环境体验项目,绘制了天津第一张“绿地图”。“所谓‘绿地图’,主要就是带领大家到自己生活的社区做观察活动。观察人分成小组,通过自己小组的研究,攻城掠地公益服,绘制出他们所观察的社区景象。绘制的可以是写实的、想象的,还可以录制‘声音绿地图’、拍摄‘图片绿地图’,还有采集植物、采集矿物做成‘物产绿地图’。随后小组成员进行团建,发表观点进行思想碰撞。”安旭说,“绿地图”可以让参与者对身边的环境有深刻的了解,对自己平常可能忽略的角落、景色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情,从而更加爱护身边的环境。
之后,安旭注册成立了绿邻居社区服务中心,致力于在社区宣传推广垃圾分类,进行环境教育。截至目前,安旭所带领的团队已经覆盖全市320余个社区和学校,进行环保宣传和实践活动。
组织公益项目
安旭觉得,公益是要服务社会、改变人心,不能浮于表面。他的志愿服务“版图”不断延伸,支持各种公益行动和运营的经费已达六七十万元。他组织发起开展了多项公益项目:“壹起分”社区垃圾分类宣传、“绿邻居”社区环保志愿者培育、“绿野仙踪”青少年自然教育课堂、“一米菜园”社区有机种植、“好酵果”社区厨余垃圾减量项目、“除霾爱行动”弱势群体空气净化器组件捐赠项目等。同时大力推进环境保护活动与项目,组织志愿者对进行持续监测并与相关部门进行联动治理,还培育扶持多个社区成立群众社区环保志愿小组。
“我个人的能力有限,但通过团队运营,用项目化的方式做公益,能带动更多的人一起加入到公益这个大家庭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人人都有公益之心,就有更大的能量解决社会问题。”在安旭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志愿者,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
对公益的热爱、坚守和付出,让安旭获得了一系列荣誉:2017-2018年度天津市市级优秀志愿者;2017-2018年度全国“四个一百”最美志愿者;2019年获得生态环境部全国最美志愿者称号;获得中宣部中央文明办评选的“中国好人”称号……
坚持永不停歇
今年抗击疫情期间,安旭带领志愿者们参与到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中,送防护物资、参与门岗执勤、派送爱心物品,始终奋战在一线。“当时我们在和平区朝阳里社区做志愿服务。疫情得到缓解后,我们在新河里小区发现一块空地,得到社区许可后,我们着手打造了‘一米菜园’。”安旭说,这一举动吸引了不少居民参与,居民纷纷把闲置的花盆、轮胎、洗手池拿来装扮菜园,建设菜园没花一分钱,还让居民堆放在楼道间的杂物有了“安家之所”、变废为宝。这个菜园一扩再扩,目前已颇具规模,还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绿趣园”。
这个国庆中秋假期,安旭也没闲着。他组织志愿者在古文化街进行文明引导、景区禁烟等志愿服务,引导游客有序参观。假期之后,他还有新的计划:开设垃圾分类学校、推动“拾烟侠”活动、在海河流域进行水保护活动。他希望在全国环保领域亮出天津名片,“做公益,困难是常态,但哪怕再艰难,我也从未改变初心。志愿服务已经成了我一生的事业。”
本报记者 刘波
身边美好365
市文明办 今晚报 主办